由於《群眾》的排練發展和演出都在松菸LAB實驗室,創作團隊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,就是如何運用場面調度突破它空間的狹長感。不同於一般的黑盒子劇場,長45公尺、寬13.5公尺、高約3.1公尺的松菸LAB實驗室給人一股深長卻封閉的感受。對創作者而言,在這種長方形的空間演出勢必成為一種挑戰:若以較寬的一面規劃表演區塊,不但會限縮舞台調度的範圍,也會突顯場域長寬比例的懸殊,產生某些空間的閒置;若從長邊出發,則必須犧牲景深,還會擴大觀眾視線左右移動的幅度,造成觀賞的困難。
排練初期,考量到「煙霧室」的位置,團隊立即決定以LAB實驗室的寬面作為主要表演區域,並思索如何善用景深空間,營造舞蹈的流動感。在與孝慈發展動作時,世偉導演規劃了不同的動線,製造多焦點的視覺變化,甚至產生耐人尋味的感知效果。演出一開始,孝慈揹著塑膠袋從觀眾身後進場,近距離地從他們身邊經過,給人一種出乎意料的感受。
「勞動的身體」和「受難的體態」之中,導演分別設計了弧形與Z字型的動線,讓舞者橫越整個舞台空間。這兩種大幅度的走位不僅營造出層次分明的空間流動,也與舞者緩慢變化的姿態形成強烈對比。表演者的位移和停頓有時也會帶給觀眾一種措手不及的效果。當孝慈彎腰低身、拖著步伐從舞台深處移動到觀眾面前,她突然坐了下來,與其他人一起望著遠方一片煙霧瀰漫的景象,彷彿她不再是無法自拔的受難者,反而突然變成了觀者,跟周遭的觀眾一樣靜靜地看著遠方的災禍。對導演來說,這種連續動作的中斷其實製造了一股懸念,突顯了個人面對激烈抗爭感到遙不可及卻又備感同情的矛盾心情。
某些時候,《群眾》上半場的走位確實營造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受。「躍起的動力」段落中,孝慈激烈的踏步數次逼近觀眾前緣,給人一股壓迫感;當她拖著疲憊的身軀往「煙霧室」前行,似乎要與遠方的雨傘有所互動,卻又撇開頭、徜徉而去。在處理舞者的動線上,導演刻意突顯這種懸而未至的效果,打破觀眾的預期,中斷他們的感知,促使他們改變慣常的思路,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觀看意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