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群眾》排練初期,燈光設計Helmi Fita將下列圖片作為主要的視覺參考之一。圖片呈現出一片光暈照亮了煙塵瀰漫的黑暗場景,映照出人影幢幢、相互交疊的意象,彷彿朦朧的氤氳消弭了個體的身分和差異,讓實體與剪影彼此交融、合為一體。
即使《群眾》的創作過程主要集中在表演者一人的動作,但Helmi Fita似乎都在構思如何運用光影反差勾勒出這幅眾生虛像。演出一開始,當孝慈背負著塑膠袋進場,背光就同時映照出表演者和觀眾的身影。
當孝慈走進人群,聚光燈的銳利光線不僅形塑出她孑然無依的孤獨身影,同時也映襯出觀者眾目具瞻的輪廓。《群眾》的光影變化不只聚焦在表演者身上,燈光設計有時會透過聚光燈的移動或折射去突顯觀眾的側影,讓他們在無形之中融入場景、參與演出,成為《群眾》的一份子。
剪影的確是《群眾》燈光設計形塑的關鍵,也構成了演出主要的視覺特色。無論是霓虹燈管、室外天光、側燈、聚光燈或地燈,所有光源並不一定會照明表演者或整個演出空間,反而會突顯出她的部份面容、身體輪廓、以及其他群眾的影子。
「勞動的身體」中,霓虹燈管只在一片暗黑之中微微照亮孝慈的殘缺身影。觀眾得要定睛細看,才能注意到她與塑膠袋的互動。
當孝慈拉開簾幕,在日光反差和煙霧瀰漫的場面之下,觀眾幾乎看不到她的表情,反而只能觀察她身體型態的變化。在剪影的視覺效果之下,觀眾更能專注凝視表演者緩慢舞動的細節。
燈光設計Helmi Fita善用燈光變化製造豐富的視覺效果,像是強調空間感的側光、勾勒表演者身形的背光...等。當演出接近尾聲時,地燈透過塑膠布照射著孝慈的背影,彷彿將她化身為殉義忘身的烈士,建構出強烈的畫面意象。
幽微的光線之下,《群眾》整體演出畫面變得隱約而朦朧,考驗了觀眾要如何「去看」。他必須採用不同以往的觀察視角,變得更為專注去凝視。所以,觀看不再是一種漫不經意的被動動作,反而變成一種積極獵取的主觀行動。觀者必須透過充滿意識的眼神深入舞台意象之中,才能融入演出,讓視覺感官變成一種美感體驗。